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集团新闻
【信息时间:2017/09/13 09:14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为了进一步做好版权登记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9月7日至10日,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省文交所”)前往黄山,为参加第三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的安徽省非遗传人集中开展版权法律咨询、版权作品登记服务,现场登记作品近30件,受理登记意向20余件,发放版权登记宣传册100多份,提供相关版权登记咨询服务50余次。
安徽的歙砚、宣笔,广东的潮州木雕,内蒙古的皮画,青海的湟中堆绣……9月8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正式在黄山开幕,本届大展以非遗传统技艺展示为重点,共有全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100多个项目参展,安徽省内共有15个市县50多个项目参加展示展销。其中,“撕纸书法”艺术、象牙微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参展,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吸引着大批游客和市民驻足围观。为了更好的提升版权保护意识,为创作者们提供更加便利的版权登记服务,省文交所在展览会场发放版权登记宣传活页、开展现场咨询,深入展位对参展者进行一对一的版权知识科普及宣传,指导填写登记表等相关资料,当场发放版权登记证书。除当场登记作品外,参展者纷纷向工作人员索要作品登记表,表示回去后要将未带来参展的得意作品进行登记。现场反响十分热烈,进行登记的作品种类多样,涵盖范围广泛。参展第二天,就有公司及创作者慕名前来登记。起到了将新作品的设计生产和版权保护同步起来,加强版权知识普及,提升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的宣传示范作用。
安徽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文房四宝”中的徽墨、宣纸、宣笔、歙砚,徽州三雕、芜湖铁画等世界闻名,文化资源丰富,提高创作者的版权保护意识,能有效防范文化侵权。省文交所一直高度重视版权登记工作,仅2016年一年就登记了作品3797件。本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不仅为文化艺术品创作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版权登记服务,宣传示范效果也十分显著,进一步推动了安徽省版权产业发展,积极发挥版权保护的支撑、引领作用。
参展中,省文交所还深入进行了文化艺术品交易的调研工作,进一步掌握文化艺术品贸易动态趋势,为做好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提供助力。
延伸阅读:
一、作品版权登记的相关规定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创作完成后自动产生著作权。但是为了明确权利归属,有利于作者日后维护自身著作权相关合法权益,国家版权局制定实施了作品自愿登记制度,规定各类作品的作者都可以到身份证所在地的省级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省版权局)办理作品的著作权登记手续并获得著作权登记证书。
二、安徽省版权登记机构
安徽省版权交易中心是安徽省版权局和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共建的专司版权交易的专业化运营平台,同时是经安徽省版权局授权的安徽省唯一从事版权登记业务的服务机构。
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是经批准设立的、集国有文化企业产股权转让、资产处置;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文化产业、文化项目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
三、作品著作权登记的作用
一是能够帮助著作权人确定和明确著作权的归属,避免今后因为著作权归属问题发生纠纷;二是在著作权人被侵权需要主张自己的权利时,登记的事项可作为拥有权利的初步证据;三是经过登记的作品有利于著作权交易的进行;四是个人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可以更好地体现个人创作的自我价值。企业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拥有著作权登记证书是创新实力的表现。
四、作品自愿登记受理的范围
以下述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无论该作品是否发表,均可申请登记: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著作权登记工作。